自从学会“对孩子发脾气”后,我再也不为教育孩子这件事发愁了

2020-09-04 13:12:43 来源: 阅读:-

说起对孩子发脾气来,一直都是亲子教育的死敌。

自从学会“对孩子发脾气”后,我再也不为教育孩子这件事发愁了

随便搜索一下,网上满满的都是爸爸妈妈发脾气对孩子影响的文章,很多育儿类的书籍也或多或少的提及到了这一点。

比如爸爸妈妈发脾气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,给孩子内心留下深深的创伤。

其实稍微想想都知道了,假如我们现在的领导,他给我们提供衣食住行,完全控制了我们的一切。我们不能去别的公司工作,只能在他的手下干活。这时候,领导突然对我们大吼,发脾气,威胁再不听话的话,就不要我们了,甚至还要动手。

您说害不害怕?把这种害怕再乘以10,大致就是孩子们的感受了。给孩子带来创伤,也是不可避免的了。

比如爸爸妈妈发脾气会减少孩子的安全感,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并不喜欢自己,甚至是讨厌自己,这对于他们安全感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。

自从学会“对孩子发脾气”后,我再也不为教育孩子这件事发愁了

比如爸爸妈妈发脾气对孩子成长没有帮助,孩子做错了事情,最需要的是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,并且知道怎么去做才是正确的,而爸爸妈妈的发脾气式教育呢,很明显做不到这一点。

很多时候,爸爸妈妈不耐烦的时候,孩子并不是说没听进去,很有可能是装作不在乎而已。这种情况下对孩子发脾气,除了给孩子造成伤害,让他们日渐变得逆反外,真的是没有任何好处了。

前段时间开心爸爸写过一篇文章《那些经常被父母吼的孩子,10年后会变成什么样?父母不要不在意》,比较详细的讨论了爸爸妈妈发脾气时,吼孩子对孩子的影响,最终给出了“吼孩子是最没有用的教育方式,爸爸妈妈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”的结论,并且给出了一些常见的爸爸妈妈控制脾气的方法。然后就有很多爸爸妈妈们在后台给开心爸爸留言,表示道理是这么个道理,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。

到底能不能对孩子发脾气呢?

自从学会“对孩子发脾气”后,我再也不为教育孩子这件事发愁了

答案是肯定的。

可能看到这里有爸爸妈妈就要反驳了,开心爸爸你在前一篇文章中说了一大堆,发脾气对孩子的影响,爸爸妈妈最好不要对孩子发脾气,我们都相信了。结果转身又说可以对孩子发脾气,到底是能还是不能啊?

其实开心爸爸这里说的发脾气,和我们通常意义下的发脾气并不一样。

通常我们认识中的发脾气,是对孩子实施语言以及行为上的虐待,通过这些打击的方式,来迫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。这样的发脾气对孩子来说,带来的更多是伤害。而开心爸爸要说的发脾气呢,则是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心情,但又不是通过虐待的方式。这种方式的发脾气,既可以保证孩子不会因此带来心理阴影,也可以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并不喜欢他们的行为,

其实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也只是普通人一个,也会为生活中的琐事烦心不已,而很多时候,孩子们都会在我们最累最烦躁,也是脾气最大的时候表现出他们的不听话。

自从学会“对孩子发脾气”后,我再也不为教育孩子这件事发愁了

这种夹杂了失望、沮丧、无助,以及对孩子未来的焦虑、内疚等心情,正是爸爸妈妈们忍不住自己的脾气,经常对孩子发火的根本原因。这个很短暂的过程,从心理学上来看很正常。

面对期望无法实现的沮丧,以及未来焦虑的蔓延,再加上对自己过往的遗憾,确实是能够摧毁一个人的理智,让他们暂时性的失去对自己脾气的控制。

但是,正常的过程并不代表是正确的。

自从学会“对孩子发脾气”后,我再也不为教育孩子这件事发愁了

特别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,其实爸爸妈妈都非常清楚,只有自己心平气和的时候,才能给孩子更好的,更有针对性的教育,对于孩子呢,安静平和爸爸妈妈的教育,才真的能被他们听到耳朵里面。

所以,如何能够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,才是亲子教育中最大的难题之一。

其实,这样“对孩子发脾气”真的挺有用的

开心爸爸说的“对孩子发脾气”,其实就是爸爸妈妈用表情,或者行为表明自己生气的态度,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不对,爸爸妈妈很不满意。然后心平气和的给孩子讲道理,帮孩子找到正确的做法。

而这种“对孩子发脾气”的方式,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:

有方式:杜绝吼孩子,但要把自己的生气表现出来

上面开心爸爸说过,新型的“对孩子发脾气”,爸爸妈妈首先要做到的,就是不吼孩子,也不打骂孩子,但要通过一些行为、语言或者是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态度,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,爸爸妈妈很不满意,并且很生气。

自从学会“对孩子发脾气”后,我再也不为教育孩子这件事发愁了

可以是盯着孩子,让他们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生气;也可以是唉声叹气,让孩子直观的知道,爸爸妈妈现在很失望;或者是用手指点着孩子,指点着他们闯下的祸,让孩子知道这时候爸爸妈妈非常不满意他们的做法......

对于不同的孩子以及不同的家庭,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态度的方式其实并不一样,开心爸爸只是给大家一个建议,至于具体的该怎么去做,还是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,做出一定的选择。

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,最终的目的,其实就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,但又不至于伤害到他们。

有场合:掌握该发脾气的场合

很多时候,孩子的行为只是一个导火索。

他们一个小小的错误,可能都有着爸爸妈妈不好理解的原因。如果不去深入了解原因,只是简单粗暴的发脾气,最后越扯越远,把以前的旧账也翻出来。本来只是一件小事情,就会被爸爸妈妈无限放大,最终成为对孩子的全面批判。

自从学会“对孩子发脾气”后,我再也不为教育孩子这件事发愁了

比如开心经常在洗手的时候把水开的很大,水花溅的满地都是,开心爸爸教育过他好几次“要节约用水,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人,连喝的水都没有呢!”,“浪费水资源就是浪费金钱”,“把卫生间弄的乱七八糟的,增加爸爸妈妈的工作量”也没什么效果。每次都是嘴上面答应的好好的,但是到了洗手的时候,还是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。

为了这个问题开心爸爸也发过脾气,开心妈妈也发过脾气,但最后的结果呢?其实并不是开心故意想和开心爸爸作对,只是他的个子太低,够不到水龙头,也凑不到水流下面。而垫着脚尖呢,一开水龙头就容易开到了最大,手离水流远了些,一洗手就容易溅的到处都是。

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原因,其实只要在洗手池前面,专门给开心放一个小凳子就迎刃而解了。而在开心爸爸的口中,直接就上升到“没有一个好的习惯”,“不懂得节约,就是浪费”,“不珍惜爸爸妈妈挣的钱”等等高度,确实是小题大做的典型。

自从学会“对孩子发脾气”后,我再也不为教育孩子这件事发愁了

所以,对爸爸妈妈们来说,面对孩子让自己生气不已的行为,先别忙着下结论,也别忙着直接对孩子发火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想想,从他们的视角来看看问题,其实孩子很多错误,根本不值得发脾气。

有技巧:发脾气的话,这样说孩子更容易接受

有一些爸爸妈妈们,发脾气的时候习惯用第二人称的句子,习惯直接点孩子的名字,然后就是一顿语言的输出。比如:

“XXX,我怎么就生了你这样一个笨蛋啊,气死我了!”

“XXX,看看你做的好事,过来自己收拾!”

“你怎么这么笨啊,都要气死我了”

类似的话其实很多,特别是爸爸妈妈一旦打开言语的闸门,就很容易口不择言,一些不该说的话,一些不该讲的事情,以及一些不该表现给孩子的态度,就都会爆发出来。这样的话,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,让他们没有自信,真的认为自己很笨,做不好事情。

自从学会“对孩子发脾气”后,我再也不为教育孩子这件事发愁了

实际上,爸爸妈妈就算是要发脾气,也完全可以把这些话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出来。

比如:“你太不听话了,早就告诉你写完作业再出去玩,你就是不听话!”这句话,完全可以把主语换做是让爸爸妈妈不满意的事情,“我刚看了下,你的作业还没写完呢,写完再出去玩吧!”

是不是有,同样的意思,换一种表达对孩子来说就容易接受多了。

爸爸妈妈还可以用第一人称来表达自己的脾气,比如“坐下来好好写作业,要不就把你扔到门外!”这句话,换成第一人称的话,就是“我们先坐下来把作业写完吧!”。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,既委婉的表达出了爸爸妈妈对孩子目前行为的不满意,又用一种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。

效果自然是很好的。

有人选:孩子最亲密的人来发脾气,效果会更好

自从学会“对孩子发脾气”后,我再也不为教育孩子这件事发愁了

最后我们来说说,对孩子发脾气的人选。

是的,可能很多爸爸妈妈并没有关注这个问题,也可能很多爸爸妈妈觉得,对孩子发脾气的人,只要是长辈就可以了,没必要找一个专门的人选啊!

其实并不是这样的。

生活中我们也有过类似的体验,同样的一句提建议的话,换不同的人来说,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。如果是亲人或者关系很好的朋友,我们就能比较顺利的听进去,并且指导自己日后的行为。但如果是一个不算太亲密,或者是陌生人的话,想必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被冒犯,并且下意识的抵制吧?

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。

在绝大多数家庭里,妈妈永远都是那个对孩子教育最上心,对孩子成长最关注,对孩子生活最重视的那个人。相应的,很多家庭中孩子和妈妈的关系,是明显凌驾在和别的亲人的关系之上的。

自从学会“对孩子发脾气”后,我再也不为教育孩子这件事发愁了

就算是一句带有批判的言语,在妈妈口中说出来,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一些,也很少产生抵触的心理。所以,“发脾气”的话,让孩子最亲密的人来说,其实效果是最好的,爸爸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。




推荐阅读:佛山都市网